出版日期:
专家简介:贾赤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主任。曾任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烧伤整形科主任。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美容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烧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人才培养、训练、管理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教授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陕西省及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称号、黎鳌烧伤医学奖和盛志勇医学奖。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全军"十二五"重点课题。发表论文339篇,参编专著28部,其中主编6部,副主编5部。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32名。
(Email: jiachiyu@qq.com)
结核病仍是目前世界上首要的感染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在2012年共计860万人罹患结核病。第5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人数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肺外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以外的全身其他脏器的结核病,约占全部结核病的20%。在肺外结核病中,约50%以上患者可引起病灶周围软组织、皮下及皮肤的损害,最终导致创面的形成——"结核性创面"。按此比例估算,我国每年新发结核性创面人数约10万。因此,结核性创面并非罕见。最新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合并结核病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可以预见,结核性创面的发病率将进一步增加。因此,重视和加强结核性创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很有必要。
结核性创面大多属于散发,加上误诊、漏诊及就诊科室分散和不确定等因素,导致学术界对结核性创面的关注度一直较低,针对结核性创面的研究如流行病学资料、诊断标准、换药流程和方法以及外科干预性研究(如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等,国内外均鲜见报道。国内对于此类疾病多以内科诊治为主,尚未见到有关结核性创面的系统性研究报道,仅有零散性经验总结,而且关注的重点是肺外结核的诊治而非创面的处理。针对此类创面形成的规律、特点、趋势、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至今仍是空白。分析其缘由,一是相比其他常见的创面类型而言,结核性创面发病率较低,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偏低;二是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较轻,发展也较为缓慢,且很多情况下不能及时确诊,往往被误认为是普通性质的创面;三是动物模型的复制非常困难,相应的基础研究不易进行;四是结核分支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人们对其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对研究环境的防护条件要求很高。因此多年来,结核性创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但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也逐渐意识到,针对病变脏器进行外科手术干预是必要的。笔者团队近10年一直在此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结核性创面的临床处理仍有不少问题,如早期快速诊断、术前创面的精确定位、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和流程以及如何减少复发等问题。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治疗中所应用的高频超声、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无损伤的实时成像(三维重建精确显示创面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核性创面的发生及发展机制研究也逐渐取得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