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6·13温岭爆炸伤员早期救治反思
吕国忠1,(), 丁羚涛1   
  1. 1. 241142 无锡,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中心
  • 出版日期:2021-12-01
  • 通讯作者: 吕国忠
  • 讲者简介:吕国忠,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创伤中心主任,二级技术岗位。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协会烧创伤创面修复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73"合作项目等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省市级以上奖项20余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各种危急重症烧伤、烧伤后瘢痕挛缩、功能畸形整复,各类急慢性伤口、复杂难愈性创面早期微创美容及抗瘢痕治疗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1, 16 (06): 550 -550.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1.06.019
内容简介

2020年6月13日16时40分左右,位于G15沈海高速温岭市大溪镇良山村附近的高速公路上,一辆槽罐车发生爆炸,引发周边民房及厂房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下称6·13温岭爆炸)。笔者主持并参与6·13温岭爆炸伤员救治,现对其救治情况进行总结。6·13温岭爆炸伤员情况与特点:(1)伤员人数:受伤伤员200余名,收治伤员175名,危重伤员24名,复合伤伤员25名。(2)伤员伤情重:烧伤面积>90%总体表面积10名。(3)伤员年龄大:平均年龄>70岁,最大年龄为94岁。(4)多数为复合伤。(5)伤口污染严重。救治的反思总结:伤后急诊清创止血一定要到位,在此次救治过程中,出现由于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的方式最终导致伤员四肢肢体缺血性坏死的现象。烧创伤休克需进行合理的液体复苏,避免超量补液造成组织器官严重水肿,影响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增加感染风险。对于深度创面感染病灶,需早期、及时清除病灶,缓解炎症反应风暴。对于大面积烧伤、供皮区匮乏的伤员,需仔细评估创面情况,创面的暂时覆盖与永久覆盖有机结合,把控好节奏,提高创面永久覆盖的有效率与成功率。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肠外营养,减少并发症发生。6·13温岭爆炸中50%的伤员创面受到稻田相关污染,多数患者出现镰刀菌感染,导致出现创面脓毒症、肝功能损害、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因此在抗细菌感染的同时不可忽视抗霉菌治疗,需两者兼顾。伤员出现休克时,应将大循环指标与微循环灌注二者有机耦联,维持大循环指标的同时保证微循环的灌注。本次伤员救治中,1/3伤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指端、趾端坏死,2/3伤员则表现为胃肠道出血等,需及时关注末梢循环情况及器官功能,并予以针对性保护和治疗。各种辅助治疗手段,包括呼吸机、起搏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体外膜氧合辅助等在救治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创面修复赢得宝贵时机。成批危重伤员的救治同时需要领导重视、支持,保障物资充足,各部门协同合作,多学科诊治,才能高效地实施救援。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