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视频资源库

穿支皮瓣修复毁损性创面的临床实践
张志, 李罡, 刘建, 汪锦伦, 刘昌玲, 胡逸萍, 孙敬恩, 李孝建   
  1. 510220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Email:
  • 出版日期:2025-10-01
  • 张志,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现为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类烧伤和复杂难愈性创面治疗、修复与组织重建、瘢痕的手术及激光治疗等。2007—2008年,于美国得州大学Blocker烧伤中心和Shriners烧伤医院学习1年,2013年获得以色列外交部Mashav项目资助,在以色列参加创伤急救体系培训。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66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11篇。2018年入选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主要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学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外科医师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临床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创伤修复专业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面防治与损伤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烧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面修复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副主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创面修复专业副主委,广州市医学会烧伤整形外科学分会主委,广州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编委,《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编委。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458 -458.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16
内容简介

毁损性创面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皮肤、皮下组织缺损,伴有一定程度结构缺损及功能障碍,甚至伴有深部组织较大范围结构破坏的创面。该类创面具有损伤范围广、程度深,并发症或合并症多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创面修复领域的难题。临床上难愈性毁损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很多,穿支皮瓣技术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穿支皮瓣是指仅以管径细小的皮肤穿支血管(穿过深筋膜后管径仍≥0.5 mm) 供血的皮瓣,属于轴型皮瓣范畴。临床上常采用股前外侧动脉穿支皮瓣、颈横动脉颈段皮支皮瓣等修复骨折、热压伤、电击伤、深度烧伤、糖尿病、颅骨外露及放射性溃疡等多种原因形成的伴有骨骼、肌腱外露的毁损性创面。设计穿支皮瓣时,应尽量使供瓣区损伤最小化。毁损性创面的形成往往具有多因素或严重单因素致伤特点,在进行创面治疗前应首先治疗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和基础疾病,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考虑创面修复,同时兼顾功能及外观需求。穿支皮瓣技术的发展为毁损性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