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 2017, Vol. 12 ›› Issue (06) : 477 -478.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7.06.016

所属专题: 文献

护理园地

改良换药方法在低温烫伤治疗中的应用
张庆庆1, 张晓影1,(), 陈漫丽1, 何巧莉1, 丁丽1, 孙春雨1   
  1. 1. 100048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 收稿日期:2017-11-20 出版日期:2017-12-01
  • 通信作者: 张晓影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019000)
  • Received:2017-11-20 Published:2017-12-01
引用本文:

张庆庆, 张晓影, 陈漫丽, 何巧莉, 丁丽, 孙春雨. 改良换药方法在低温烫伤治疗中的应用[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 12(06): 477-478.

目的

对比低温烫伤创面改良换药方法与传统换药方法的优劣。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门诊治疗的60例低温烫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换药组与改良换药组,每组各30例,常规换药组将银锌抑菌霜涂抹在创面上,使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直接覆盖包扎;改良换药组依照创面大小,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中间剪出与创面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孔洞,将银锌抑菌霜通过敷料中间的孔洞涂在创面上;周围正常皮肤出现湿疹等损害的给予涂抹适量炉甘石洗剂。观察两组患者创面周围正常皮肤有无湿疹等损害、敷料和药物移位的情况、坏死组织脱落时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改良换药组创面周围正常皮肤未出现浸渍、发红、湿疹等损害的时间为(29.5±1.0) d,明显多于常规换药组(13.8±3.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7,P<0.05);改良换药组药物、敷料移位距离为(0.4±0.2) cm,明显少于常规换药组(3.0±0.9)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0,P<0.05);改良换药组坏死组织脱落时间(17.1±3.3) d,明显少于常规换药组(24.2±3.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3,P<0.05)。

结论

低温烫伤创面改良换药方法较常规换药方法具有优越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广。

[1]
贾赤宇,余东文,龙艺. 低温烫伤的特点与治疗[J/CD].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1, 6(5):826-828.
[2]
郑碧霞,谭薇,贺红梅,等. 分层换敷料法用于浅表软组织损伤创面换药[J]. 护理学杂志,2012, 27(14):23-24.
[3]
周昕,蒋琪霞,彭青. 湿性疗法在低温烫伤伤口中的应用[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 24(4):445-446.
[4]
杨仁刚,黄文卫,杨红明,等. 烧伤并发自敏性皮炎九例报道[J/CD].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07, 2(1):44-45.
[5]
贺长江,范学兴,王登文,等. 烧伤患者368例创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14):4079-4081.
[6]
张春霞,李杰辉,黄许森,等. 湿润烧伤膏换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2015, 37(2):1712-1714.
[7]
田英. 芪柏溃疡油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观察[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6: 36.
[8]
江敏君,邱玉友,廖新芳,等. 烧伤创面应用湿性愈合疗法的效果观察与成本效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 30(15):2523-2524.
[9]
赵永超,李彪. 磺胺嘧啶银治疗烧伤创面102例疗效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 17(1):39-40.
[10]
高优,李金虎,郭志谦,等. 亲水纤维含银敷料在小儿头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7, 28(8):485-487.
[11]
吴晓明,孙艳军,孙奎,等. 德莫林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6):1291-1292.
[12]
邓海涛,赵耀华,徐丽红,等. 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J]. 江苏医药,2014, 40(20):2460-2461.
[13]
白洪琴,陈秀君. 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在糖尿病足创面护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4, 29(13):1201-1202.
[14]
柴家科. 实用烧伤外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177-207.
[15]
梁仕兰,徐伟英,林月双. 不同间隔时间换药对深Ⅱ度烧伤病人创面愈合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7, 31(7):832-834.
[1] 杨柳, 宋振川, 王新乐.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复位的临床疗效评估[J/OL].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4, 18(05): 269-273.
[2] 王宏宇, 巴特, 黄瑞娟, 陈强, 闫增强. 亲属头皮加自体头皮混合移植接力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554-554.
[3] 李煜, 王鹏, 陆翮, 冯蓉琴, 韩军涛. 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474-478.
[4] 彭玲, 吴红, 宛仕勇, 陈斓, 叶子青, 周静. 胶原酶软膏联合水胶体敷料应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效果观察[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511-516.
[5] 林同辉, 杨卫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电烧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526-530.
[6] 张嘉炜, 王瑞, 张克诚, 易磊, 周增丁. 烧烫伤创面深度智能检测模型P-YOLO的建立及测试效果[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379-385.
[7] 毛书雷, 张元海, 王杰, 倪良方, 王新刚, 邹雁, 王荣娟, 吴军梅, 张建芬. 区域性静脉灌注葡萄糖酸钙治疗手指氢氟酸烧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386-392.
[8] 孙俊锋, 涂家金, 付丹, 蒋满香, 刘金晶, 崔乃硕. 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形术后综合康复联合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411-415.
[9] 杨新园, 王淑君, 何成, 宋喜鹤, 刘丽芸. 预防与处理危重烧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443-446.
[10] 韩萌萌, 冯雪园, 马宁.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桡神经损伤1例[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01): 117-118.
[11] 赵梓竣, 兰运升. 改良一针法末端回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应激反应及安全性的影响[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611-614.
[12] 刘虹, 王品, 王彬, 任杰超, 张文杰, 吴剑, 刘莹. 经腋窝腔镜辅助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Ⅰ期胸肌前假体乳房重建术[J/OL].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4): 419-422.
[13] 臧宇, 姚胜, 朱新勇, 戎世捧, 田智超.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腹壁疝术后补片感染的临床效果[J/OL].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687-692.
[14] 王鹏, 邵欣欣, 胡海涛, 田艳涛, 钟宇新. 改良MOBS 吻合法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大部分切除中的应用[J/OL].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7(05): 267-270.
[15] 黄韬, 杨晓华, 薛天森, 肖睿. 改良“蛋壳”技术治疗老年OVCF及对脊柱矢状面平衡参数、预后的影响[J/OL].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4, 10(06): 340-348.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