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专题评论

图片丢失啦
共找到 9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评估与早期治疗
    辛乃军, 韩梅, 宋国栋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0, 15 (03): 223-226.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0.03.015
    摘要 (69) HTML (0) PDF (1322 KB) (0)

    手部深度烧伤(HDB)是造成烧伤尤其是严重烧伤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HDB的有效治疗需要烧伤、整形、康复和物理治疗等多学科理念与技术的整合应用。其早期的精准治疗是手部功能达到最佳恢复的基础,治疗目标包括有效预防继发性损伤、尽早封闭创面和早期功能康复等。本文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复外科实践,分析总结HDB的临床病理特点,临床评估及减压治疗、早期切除与皮肤(瓣)移植、围手术期处理与早期功能康复的经验。

  • 2.
    血管外肺水指数与降钙素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
    蒋南红, 谢卫国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0, 15 (03): 195-200.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0.03.010
    摘要 (49) HTML (0) PDF (954 KB) (0)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降钙素原(PCT)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

    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0例血培养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及18例血培养为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患者(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2组患者均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并分别在诊断为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时记录EVLWI的数值变化,连续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同时在确诊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时立即行静脉血的采集,采集非抗凝血3 mL,离心后留取血清并行PCT的检测,记录2组PCT值。比较2组确诊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时EVLWI及PCT,对数据行t检验并行Bonferroni校正。绘制EVLWI及血清PCT预测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诊断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的95%的置信区间、约登指数、最佳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诊断为脓毒症时,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患者的EVLWI、PCT水平分别为(10.6±1.6) mL/kg、(6.64±1.63) ng/mL,均高于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7.9±1.7) mL/kg、(4.60±1.31)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3、4.206,P值均小于0.05)。诊断为脓毒症休克时,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患者的EVLWI、PCT水平分别为(15.0±1.3) mL/kg、(12.87±2.65) ng/mL,均高于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组[(10.7±1.5) mL/kg、(6.29±1.7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08、8.867,P值均小于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可以得知,应用EVLWI及PCT判断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及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5 mL/kg、5.9 ng/mL;约登指数分别为50%、59%,灵敏度分别为50%、70%,特异度分别为100%、89%。EVLWI及PCT判断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休克及非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休克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5 mL/kg、9.2 ng/mL;约登指数分别为90%、95%,灵敏度分别为90%、95%,特异度均为100%。

    结论

    EVLWI及PCT可作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估指标,可进一步提高革兰氏阴性杆菌烧伤脓毒症危险预测性的准确度。

  • 3.
    Bland-Altman图评价高频超声和病理测量大鼠皮肤厚度的一致性研究
    周浩, 张永存, 王光毅, 唐洪泰, 夏照帆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9, 14 (02): 113-117.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9.02.007
    摘要 (215) HTML (0) PDF (998 KB) (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测量大鼠供皮区皮肤各层厚度的准确性。

    方法

    以购自海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的10只SD大鼠为对象,每只大鼠构建4个供皮区模型,共40个供皮区模型,分别应用高频超声和组织病理学方法,测量大鼠供皮区表皮厚度、真皮厚度、全层皮肤厚度以及断层皮片厚度,Bland-Altman散点图计算测量数据的95%一致性界限(95%LOA)。

    结果

    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两种方法测量表皮厚度、真皮厚度、全层皮肤厚度以及断层皮片厚度差值的95%LOA分别为(-15.80~14.30 μm,P=0.54)、(-9.99~8.59 μm, P=0.36)、(-32.33~32.03 μm, P=0.95)、(-33.62~32.87 μm, P= 0.89)。两种方法测量表皮厚度差值和断层皮片厚度差值的点都分别在其95%LOA内,真皮厚度、全层皮肤厚度差值各仅有1个点落其95%LOA外。真皮厚度、全层皮肤厚度以及断层皮片厚度测量差值的95%LOA全部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表皮厚度测量差值的95%LOA有95%的点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

    结论

    高频超声测量大鼠供皮区皮肤各层厚度的数据与组织病理学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速、准确、客观的方法,可望在供皮区取皮深度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

  • 4.
    标准化护理流程在灼伤手术室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刘斌, 乔亮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8, 13 (02): 151-154.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8.02.017
    摘要 (45) HTML (0) PDF (572 KB) (0)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在灼伤手术室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同一灼伤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护理操作和配合,实验组根据标准化护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3个部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项护理缺陷发生率及医师、患者满意率调查结果的差异。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实验组医师满意率为(98.600±2.114)%,高于对照组[(96.605±3.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0,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4.520±1.096)%,高于对照组[(92.550±3.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7,P <0.05)。护理缺陷中的实验组消毒隔离、设备操作、专科配合、护理安全的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3%、1%,分别低于对照组10%、9%、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

    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可以降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缺陷,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从而有效节省手术时间,提高效率,提高了医师和患者的满意率。

  • 5.
    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的安全性评价及疗效分析
    孙超凡, 杨新明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 12 (05): 350-356.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7.05.006
    摘要 (74) HTML (0) PDF (866 KB) (0)
    目的

    分析及探讨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5年5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行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融合、病椎置钉并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0例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20~66岁,平均41.3岁。病变节段L2-S1(均≤3个节段)。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判定病变节段、病椎椎弓根和椎体骨质炎性浸润及骨破坏情况。术后影像学观察植骨融合及椎体稳定性情况,且对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Cobb角、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实验室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后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期间病灶无复发,无切口感染和窦道形成,内固定牢固,无脱落、断裂及松动。所有患者布病感染中毒症状及脊柱炎症状均消失,术前Frankel分级:C级6例、D级5例、E级9例,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18例。VAS由术前(8.85±1.62)分恢复至术后1周(3.39±0.95)分,末次随访为(0.81±0.11)分(F=72.05,P<0.05);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15.31°±2.42°,术后1周为4.28°±2.12°,末次随访为4.21°±1.31°(F=214.85,P<0.05);ESR由术前(40.25±1.51) mm/h恢复至术后1周(16.46±5.72) mm/h,末次随访为(8.47±0.62) mm/h(F=184.49,P<0.05);CRP由术前(71.11±7.22) mg/L恢复至术后1周(22.44±4.82) mg/L,末次随访为(5.12±0.73) mg/L(F=265.71,P<0.05)。植骨融合时间6~11个月,平均7.4个月。

    结论

    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只要术前依据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正确判断病椎感染情况,选择后路病灶清除、植骨、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方案对于缓解疼痛、控制感染、解除神经压迫、稳定脊柱、减少创伤、促进功能恢复是安全可靠的,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6.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在Ⅲ~Ⅳ度褥疮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评价
    陈雷, 丁伟, 徐姝娟, 张炜, 王合丽, 王帅, 吕大伦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 12 (05): 363-365.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7.05.008
    摘要 (25) HTML (0) PDF (976 KB) (0)
    目的

    探究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在Ⅲ~Ⅳ度褥疮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2010~2016年收治112例Ⅲ~Ⅳ度褥疮患者,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常规方法(清创+普通换药+皮瓣手术治疗)治疗65例Ⅲ~Ⅳ度褥疮(传统治疗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清创+NPWT +皮瓣手术+NPWT治疗)治疗47例Ⅲ~Ⅳ度褥疮(NPWT治疗组),对比研究两组治疗方法对创面创腔缩小直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创面感染情况、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的影响,并进行愈后回访。

    结果

    与传统治疗组比较,NPWT治疗组治疗褥疮创面可明显缩小创面创腔直径、减少创面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6、-28.88、-20.17,P值均小于0.05);NPWT治疗组较传统治疗组降低创面感染情况、减少皮瓣淤血及坏死的发生,两组计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0、6.24,P值均小于0.05)。

    结论

    NPWT具有封闭开放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减少细菌生长、促进肉芽生长,促进术后皮瓣成活等优点,因此通过清创联合NPWT治疗,再应用皮瓣手术修复和术后NPWT治疗是修复Ⅲ~Ⅳ度褥疮创面的一种较为理想方法。

    Baidu(1)
  • 7.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分类鉴别及临床评估
    廖新成, 郭光华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 12 (04): 303-305.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7.04.012
    摘要 (58) HTML (0) PDF (1066 KB) (1)

    慢性难愈性创面形成机制复杂,是目前创面修复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慢性难愈性创面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别及系统评估,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对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及基础研究,进一步对其病因、分类鉴别及临床系统评估作以下综述,旨在建立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诊疗的评估体系,为进一步开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诊疗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Baidu(8)
  • 8.
    基于网络Meta分析的瘢痕药物预防及治疗评价
    龚振华, 周峰, 姚建, 潘选良, 季建峰, 杨军, 项铁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 12 (03): 176-181.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7.03.004
    摘要 (29) HTML (0) PDF (957 KB) (0)
    目的

    通过网络Meta分析方法,评价现行瘢痕治疗药物在瘢痕防治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Blackwell,Cochrane Central,Web of Science,Ovid及Scopus等数据库及国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瘢痕药物治疗及预防的相关文献,将文献提供的相关数据录入到Excel电子表格中,再将电子表格导入到R(2.15.1版)软件(http://www.r-project.org/)中,利用Meta软件包及Q检验等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本研究总计纳入35篇文献,汇总分析,药物对瘢痕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80.0±3.0)%,总体复发率为(28.0±3.0)%。瘢痕治疗作用的大小顺序大致为:激素类、博来霉素、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C、维拉帕米及胶原酶。其中胶原酶治疗效应的相对危险性值(OR)小于1,提示该药物对瘢痕的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可能有害;而5-氟尿嘧啶的OR区间包含1,其治疗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的证实。药物辅助治疗对瘢痕复发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博来霉素、5-氟尿嘧啶、维拉帕米、激素类、咪喹莫特、秋水仙碱、他莫昔芬,其中可信区间包含50%的有咪喹莫特、他莫昔芬及维拉帕米。瘢痕药物治疗总体有效率之间的相互比较,汇总后I2=95.6%,Q检验显示P<0.0001。而对瘢痕药物辅助治疗复发率的分析中,激素类药物及咪喹莫特对瘢痕复发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药物,而他莫昔芬对瘢痕复发的预防作用最低。

    结论

    用于瘢痕治疗的药物可以选择激素类、博来霉素、丝裂霉素C、维拉帕米等;而用于预防术后复发可选激素类,其他药物的作用尚有待证实。

  • 9.
    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梁陶媛, 高小雁, 董秀丽, 沈杰, 王志稳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 12 (02): 151-155.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7.02.017
    摘要 (50) HTML (0) PDF (714 KB) (0)
    目的

    通过专家问卷咨询和调查,构建适用于我国骨科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

    通过前期文献检索法和专家访谈,初步形成了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和条目初稿,之后选择北京、天津、上海、山西、四川等6省市三级医院中,从事骨科临床护理、骨科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研究等方面的专家,依据德尔菲法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调查和探讨,整合专家建议,最终构建了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各级指标条目的内容。

    结果

    运用以上研究方法,最终确立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6个维度的核心能力,既一级指标,其中包括专业态度、专业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在该体系中的6个一级指标条目下包括21个二级指标条目和65个三级指标条目。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0.90、0.94,专家权威系数0.87、0.86,协调系数为0.247~0.263。通过数据显示专家对指标条目的意见趋于一致且对所设置的指标条目认同程度高。

    结论

    通过一系列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了骨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可以为骨科专科护士的考核、评价提供全面的、可量化的指标,并对今后骨科专科护士的培养有指导意义。

    Baid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