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 2021, Vol. 16 ›› Issue (04) : 362 -364.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1.04.015

护理园地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管理烧伤创面换药疼痛的效果观察
潘艳1, 刘义娟1, 魏亚利1,()   
  1. 1. 710000 西安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
  • 收稿日期:2021-06-11 出版日期:2021-08-05
  • 通信作者: 魏亚利
  • Received:2021-06-11 Published:2021-08-05
引用本文:

潘艳, 刘义娟, 魏亚利.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管理烧伤创面换药疼痛的效果观察[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1, 16(04): 362-364.

目的

探讨采用多学科协作诊治(MDT)模式管理烧伤创面换药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西安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2018年1月至3月未进行MDT管理的烧伤患者16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4月至6月实施MDT疼痛管理后的烧伤患者172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均在门诊由同一专科护士团队进行常规换药操作,并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实验组由烧伤科医师、疼痛科医师、伤口治疗师、专科护士团队组成MDT团队,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换药操作,并对此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NRS评分(同对照组),然后根据患者的NRS评分等级,进一步选择相应的镇痛方式进行换药操作:无痛(0)的患者由专科护士继续常规规范换药;轻度疼痛(1~3分)的患者由专科护士或伤口治疗师揭除外敷料后,用0.5%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创面15 min后常规换药;中度疼痛(4~6分)的患者口服烧伤科医师开具的口服止痛药[氨酚羟考酮1片(5 mg)],2 h后由专科护士或伤口治疗师揭除外敷料,用0.5%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创面15 min再开始常规换药;重度-剧烈疼痛(7~10分)患者给予肌肉注射地佐辛,30 min后再0.5%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湿敷后换药,或联系疼痛科医师评估患者心肺情况,心肺功能良好者在严密监测呼吸的情况下给麻醉止痛剂后常规换药,换药结束后再次使用NRS评分对实验组患者换药过程中总体疼痛感受进行评分。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换药过程中的疼痛等级情况;创面治疗结束后1周通过电话随访跟踪记录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于当天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计算患者满意度。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对照组中中度疼痛、重度-剧烈疼痛患者分别为89例(53.94%)、66例(40.00%),实验组中中度疼痛、重度-剧烈疼痛患者分别为42例(24.42%)、8例(4.65%),实验组中度疼痛、重度-剧烈疼痛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91,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8.62±2.21) d,实验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6.21±1.42)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P<0.05)。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96例,非常满意68例,患者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满意104例,非常满意42例,患者满意度为88.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3)。

结论

MDT模式管理烧伤创面换药疼痛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表1 2组烧伤患者换药操作过程中疼痛等级比较[例(%)]
表2 2组烧伤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者满意度评价情况
[1]
Richardson P, Mustard L. The management of pain in the burns unit[J]. Burns, 2009, 35(7): 921-936.
[2]
de Jong AE, Middelkoop E, Faber AW, et al. Non-pharrmac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procedural pain relief in adults with burn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Burns, 2007, 33(7): 811-827.
[3]
颜超,许乐. 烧伤患者疼痛体验及疼痛管理期望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5, 30(6): 1-3.
[4]
胡庆霞,何朝珠,刘思. 五种疼痛评估量表在门诊伤口换药病人中的易选性和同时效度[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 24(2): 146-148.
[5]
詹文华,张常华,何裕隆,等. 多学科小组与胃癌诊治[J]. 现代肿瘤医学2011, 19(6): 1238-1240.
[6]
严广斌. 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3): 410.
[7]
闫振界,孙磊,郑园园. 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对皮肤裂伤的作用研究[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 15(4): 30-32, 39.
[8]
张兵,高兵,李巍,等. 高能窄谱光子治疗Ⅲ度压疮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13, 10(2): 15-17.
[9]
宋渊,赵继荣,李树君,等. 多学科协作治疗濒临截肢伤的临床应用研究[J/CD].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8, 13(2): 107-111.
[10]
刘群兰,钟冰冰,赵朱云. PRP技术联合综合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患者愈合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8, 24(4): 94-96.
[11]
胡碧花,黄志,黄慧,等. 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对提高慢性伤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 31(z1): 33 -34.
[1] 刘嘉嘉, 王承华, 陈绪娇, 刘瑗玲, 王善钰, 屈海花, 张莉.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中患者疼痛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3, 20(09): 959-965.
[2] 董红华, 郭艮春, 江磊, 吴雪飞, 马飞翔, 李海凤.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在踝关节骨折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06): 802-807.
[3] 姚咏明. 如何精准评估烧伤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3, 18(06): 552-552.
[4] 涂家金, 廖武强, 刘金晶, 涂志鹏, 毛远桂. 严重烧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3, 18(06): 491-497.
[5] 王成, 张慧君, 覃凤均, 陈辉. 网状植皮与ReCell表皮细胞种植在深Ⅱ度烧伤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3, 18(06): 498-502.
[6] 周子慧, 李恭驰, 李炳辉, 王知, 刘慧真, 王卉, 邹利军. 细胞自噬在创面愈合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3, 18(06): 542-546.
[7]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小儿烧伤学组. 儿童烧伤早期休克液体复苏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3, 18(05): 371-376.
[8] 蔡柔妹, 曾洁梅, 黄伟丽, 谢文敏, 刘燕丹, 吴漫君, 蔡楚燕. 利用QC小组干预降低经烧伤创面股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临床观察[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3, 18(05): 399-404.
[9] 陈继秋, 朱世辉. 皮肤牵张装置的临床应用现状[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3, 18(05): 451-453.
[10] 吴畏, 吴永哲, 李宗倍, 崔宏力, 李华志, 许臣. 轻质大网孔补片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 18(01): 70-73.
[11] 王敏, 蒋家斌, 李茂新. 预警宣教联合个性化疼痛管理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影响[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06): 764-767.
[12] 王可, 范彬, 李多富, 刘奎. 两种疝囊残端处理方法在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疗效比较[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06): 692-696.
[13] 夏松, 姚嗣会, 汪勇刚. 经腹腹膜前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照研究[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06): 702-705.
[14] 周晓艳, 王志钢, 周冬喜.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 17(05): 579-583.
[15] 付强, 秦丽媛, 李全波.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血清miR-15a水平及意义分析[J].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3, 13(05): 293-298.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