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 2021, Vol. 16 ›› Issue (04) : 362 -364.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1.04.015

护理园地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管理烧伤创面换药疼痛的效果观察
潘艳1, 刘义娟1, 魏亚利1,()   
  1. 1. 710000 西安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
  • 收稿日期:2021-06-11 出版日期:2021-08-05
  • 通信作者: 魏亚利
  • Received:2021-06-11 Published:2021-08-05
引用本文:

潘艳, 刘义娟, 魏亚利.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管理烧伤创面换药疼痛的效果观察[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1, 16(04): 362-364.

目的

探讨采用多学科协作诊治(MDT)模式管理烧伤创面换药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西安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2018年1月至3月未进行MDT管理的烧伤患者165例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4月至6月实施MDT疼痛管理后的烧伤患者172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均在门诊由同一专科护士团队进行常规换药操作,并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实验组由烧伤科医师、疼痛科医师、伤口治疗师、专科护士团队组成MDT团队,所有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换药操作,并对此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NRS评分(同对照组),然后根据患者的NRS评分等级,进一步选择相应的镇痛方式进行换药操作:无痛(0)的患者由专科护士继续常规规范换药;轻度疼痛(1~3分)的患者由专科护士或伤口治疗师揭除外敷料后,用0.5%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创面15 min后常规换药;中度疼痛(4~6分)的患者口服烧伤科医师开具的口服止痛药[氨酚羟考酮1片(5 mg)],2 h后由专科护士或伤口治疗师揭除外敷料,用0.5%利多卡因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创面15 min再开始常规换药;重度-剧烈疼痛(7~10分)患者给予肌肉注射地佐辛,30 min后再0.5%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湿敷后换药,或联系疼痛科医师评估患者心肺情况,心肺功能良好者在严密监测呼吸的情况下给麻醉止痛剂后常规换药,换药结束后再次使用NRS评分对实验组患者换药过程中总体疼痛感受进行评分。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换药过程中的疼痛等级情况;创面治疗结束后1周通过电话随访跟踪记录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于当天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价,计算患者满意度。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对照组中中度疼痛、重度-剧烈疼痛患者分别为89例(53.94%)、66例(40.00%),实验组中中度疼痛、重度-剧烈疼痛患者分别为42例(24.42%)、8例(4.65%),实验组中度疼痛、重度-剧烈疼痛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91,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8.62±2.21) d,实验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6.21±1.42)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P<0.05)。患者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96例,非常满意68例,患者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满意104例,非常满意42例,患者满意度为88.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3)。

结论

MDT模式管理烧伤创面换药疼痛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表1 2组烧伤患者换药操作过程中疼痛等级比较[例(%)]
表2 2组烧伤患者治疗结束后患者满意度评价情况
[1]
Richardson P, Mustard L. The management of pain in the burns unit[J]. Burns, 2009, 35(7): 921-936.
[2]
de Jong AE, Middelkoop E, Faber AW, et al. Non-pharrmac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procedural pain relief in adults with burn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 Burns, 2007, 33(7): 811-827.
[3]
颜超,许乐. 烧伤患者疼痛体验及疼痛管理期望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2015, 30(6): 1-3.
[4]
胡庆霞,何朝珠,刘思. 五种疼痛评估量表在门诊伤口换药病人中的易选性和同时效度[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 24(2): 146-148.
[5]
詹文华,张常华,何裕隆,等. 多学科小组与胃癌诊治[J]. 现代肿瘤医学2011, 19(6): 1238-1240.
[6]
严广斌. 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3): 410.
[7]
闫振界,孙磊,郑园园. 利多卡因氯己定气雾剂对皮肤裂伤的作用研究[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 15(4): 30-32, 39.
[8]
张兵,高兵,李巍,等. 高能窄谱光子治疗Ⅲ度压疮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13, 10(2): 15-17.
[9]
宋渊,赵继荣,李树君,等. 多学科协作治疗濒临截肢伤的临床应用研究[J/CD].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8, 13(2): 107-111.
[10]
刘群兰,钟冰冰,赵朱云. PRP技术联合综合护理模式在慢性伤口患者愈合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8, 24(4): 94-96.
[11]
胡碧花,黄志,黄慧,等. 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对提高慢性伤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 31(z1): 33 -34.
[1] 许亚龙, 巩栋, 陈晓涛. 超前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04): 517-523.
[2] 李煜, 王鹏, 陆翮, 冯蓉琴, 韩军涛. 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474-478.
[3] 彭玲, 吴红, 宛仕勇, 陈斓, 叶子青, 周静. 胶原酶软膏联合水胶体敷料应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效果观察[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511-516.
[4] 林同辉, 杨卫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电烧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526-530.
[5] 王宏宇, 巴特, 黄瑞娟, 陈强, 闫增强. 亲属头皮加自体头皮混合移植接力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554-554.
[6] 张嘉炜, 王瑞, 张克诚, 易磊, 周增丁. 烧烫伤创面深度智能检测模型P-YOLO的建立及测试效果[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379-385.
[7] 毛书雷, 张元海, 王杰, 倪良方, 王新刚, 邹雁, 王荣娟, 吴军梅, 张建芬. 区域性静脉灌注葡萄糖酸钙治疗手指氢氟酸烧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386-392.
[8] 孙俊锋, 涂家金, 付丹, 蒋满香, 刘金晶, 崔乃硕. 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形术后综合康复联合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411-415.
[9] 杨新园, 王淑君, 何成, 宋喜鹤, 刘丽芸. 预防与处理危重烧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443-446.
[10] 宋玟焱, 杜美君, 陈佳丽, 石冰, 黄汉尧. 唇腭裂手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及基于生物材料治疗新方法的展望[J/OL].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397-405.
[11] 易颖煜, 朱亚琴. 口颌面疼痛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24, 18(05): 300-306.
[12] 杜伟, 廖土明, 李雄才, 关刚强, 何燊, 吴佳桥, 朱和荣. 2%利多卡因凝胶和润滑剂凝胶在女性尿流动力学检查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OL].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06): 613-617.
[13] 闫亚飞, 范学圣, 张舰, 吴勇.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复发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OL].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 18(05): 552-556.
[14] 韦巧玲, 黄妍, 赵昌, 宋庆峰, 陈祖毅, 黄莹, 蒙嫦, 黄靖. 肝癌微波消融术后中重度疼痛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8): 715-721.
[15] 蔡晓雯, 李慧景, 丘婕, 杨翼帆, 吴素贤, 林玉彤, 何秋娜.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疼痛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24, 18(08): 722-728.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