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 2017, Vol. 12 ›› Issue (03) : 232 -233.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17.03.017

所属专题: 文献

护理园地

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咪达唑仑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中的应用效果
李凤1, 吴红1,()   
  1. 1. 430060 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烧伤科
  • 收稿日期:2017-03-15 出版日期:2017-06-01
  • 通信作者: 吴红
  • Received:2017-03-15 Published:2017-06-01
引用本文:

李凤, 吴红. 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咪达唑仑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中的应用效果[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 12(03): 232-233.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咪达唑仑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50%总体表面积)成人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实验组换药前30 min给予咪达唑仑10 mg肌肉注射加双氯芬酸钠栓50 mg纳肛,对照组换药前30 min仅给予咪达唑仑10 mg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换药前30 min、换药后30 min、换药后4 h共3个时间点的体温、心率及疼痛评分。

结果

换药后30 min实验组疼痛评分为(4.23±0.46)分,低于对照组(4.87±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P<0.05);换药后4 h实验组体温为(37.72±0.63)℃,低于对照组(38.52±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P<0.05);换药后30 min和换药后4 h实验组心率分别为(107.62±5.23)、(113.37±11.90)次/min,分别低于对照组(113.39±6.14)、(128.02±13.34)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9、3.67,P值均小于0.05)。两组患者换药过程中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结论

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咪达唑仑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中的镇痛解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表1 两组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分,±s)
表2 两组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s)
表3 两组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不同时间点心率比较(次/min,±s)
1
刘伟. 咪达唑仑复合阈下剂量的氯胺酮在烧伤换药时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34): 258-259.
2
王彤华. 大面积烧伤患者疼痛的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5): 172-173.
3
程凤芹,尤毅敏,王贵莲, 等. 综合干预对降低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换药时疼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2, 10(10): 2785-2787.
4
常芳,常翠英,王艳琳.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 现代护理, 2003, 9(1): 48-49.
5
程凤芹,王惠珍,陈琼芳. 烧伤换药镇痛与创面处理的研究进展[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5): 579-581.
6
陈松兰,牟晓静,曾伟. 烧伤病人体温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 2006, 20(3): 753-755.
7
王雪洁,高彩芹,曲知芳, 等. 双氯芬酸的药理及临床应用[J]. 山东医药工业, 2001, 20(3): 17-18.
8
杨宝峰. 药理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90.
9
温利苹,李而谨,方玉真, 等. 双氯芬酸钠栓在妇科手术后止痛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6): 59-60.
10
张宝成,钟志越,李宏治, 等.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危重病患者镇静效果的比较[J]. 中国临床医学, 2012, 19(3): 290-292.
11
吴在德, 吴肇汉. 外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84.
[1] 王宏宇, 巴特, 黄瑞娟, 陈强, 闫增强. 亲属头皮加自体头皮混合移植接力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554-554.
[2] 李煜, 王鹏, 陆翮, 冯蓉琴, 韩军涛. 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观察[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474-478.
[3] 彭玲, 吴红, 宛仕勇, 陈斓, 叶子青, 周静. 胶原酶软膏联合水胶体敷料应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效果观察[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511-516.
[4] 林同辉, 杨卫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电烧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6): 526-530.
[5] 张嘉炜, 王瑞, 张克诚, 易磊, 周增丁. 烧烫伤创面深度智能检测模型P-YOLO的建立及测试效果[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379-385.
[6] 毛书雷, 张元海, 王杰, 倪良方, 王新刚, 邹雁, 王荣娟, 吴军梅, 张建芬. 区域性静脉灌注葡萄糖酸钙治疗手指氢氟酸烧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386-392.
[7] 孙俊锋, 涂家金, 付丹, 蒋满香, 刘金晶, 崔乃硕. 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形术后综合康复联合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411-415.
[8] 杨新园, 王淑君, 何成, 宋喜鹤, 刘丽芸. 预防与处理危重烧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研究进展[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5): 443-446.
[9] 孙勇, 彭曦. 重视烧伤创面愈合中的葡萄糖代谢以优化营养治疗策略[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4): 277-281.
[10] 张锦丽, 席毛毛, 褚志刚, 栾夏刚, 陈诺, 王德运, 谢卫国. 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4): 282-287.
[11] 温春泉, 陈欣, 尹凯, 赵筱卓, 张琮, 程琳, 陈辉. 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在烧伤后重度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4): 294-298.
[12] 陈宏泽, 刘晟, 陈旭林.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清创中的应用效果[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4): 314-318.
[13] 张庆庆, 曲毅睿, 王淑君, 孙凤, 侯晓敏, 耿丽, 孙天骏.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急诊成人烧烫伤的流行病学特征[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4): 324-328.
[14] 张梦思, 麻艺群, 蒙礼娟, 朱辉, 付晋凤. 压力手套与指蹼加压带及泡沫型硅凝胶贴膜联合应用于儿童瘢痕性并指术后的效果观察[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4): 329-334.
[15] 李世杰, 申传安.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现状[J/OL].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4, 19(04): 351-355.
阅读次数
全文


摘要